关于”九五之尊”

网上有关“关于”九五之尊””话题很是火热,小编也是针对关于”九五之尊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希望能够帮助到您。

九”、“五”两个数字与封建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,有着至高无上的象征意义,只有封建帝王才能享有。这又是什么原因呢?

一种简单的说法为: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,奇数为阳,偶数为阴。阳数中九为最高,五居正中,因而以“九”和“五”象征帝王的权威,称之为“九五之尊”。

另一种说法认为“九五”一词来源于《易经》。现在流传下来的《易经》版本据说为周文王所演,因此也称为《周易》。《周易》六十四卦的首卦为乾卦,乾者象征天,因此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。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,是极阳、极盛之相。从下向上数,第五爻称为九五,九代表此爻为阳爻,五为第五爻的意思。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,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,因此九五也就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一爻了,成为了帝王之相。这里的“九”本不是具体的数字,而是判别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。后来人们把“九”和“五”作为具体的数字来运用,窃以为一来是为了契合代表帝王的“九五”之爻;再者,“九”和“五”两个数字在建筑上的使用也是非常符合美学原则的。《周易》的释义词句有“乾道变化,各正性命,保合太和,乃利贞”。太和殿名字的由来据说就源于此。

《周易》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,历来被尊为六经之首,对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都有深远影响,因此“九五”一词来源于《周易》之说应比较可信。

“九五之尊”久成习语,惟何所取义今人多已茫然。

由于拙著《寓言的密码》要出一个加注释的新版,“九五之尊”也在须注之列。我想这是汉文化的传统知识,不便由我自作解人,最好找权威的解释,于是翻了家里所有的工

具书,结果除了《辞海》和《中国成语大辞典》,居然大部分工具书都不收此条。

《中国成语大辞典》有“九五之尊”条,释文如下:“九五:《易》中卦爻位名,术数家以为是人君的象征,因指帝王的尊位。”(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656页)

《辞海》有“九五”条,释文如下:“《易经》中卦爻位名。九,阳爻;五,第五爻。《易·乾》:‘九五,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。’孔颖达疏:‘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,故飞龙在天……犹若圣人有龙德,飞腾而居天位。’后因以‘九五’指帝位。”(省略号原有。上海辞书出版社《辞海》1999年版缩印本第871页)

这两条对不求甚解的外国人有用,可以做“汉语托福”考试的标准答案,但对已经知道“九五之尊”指皇帝的中国人基本上没用,两者都只说了“是什么”,却没说“为什么”。

我又上网去查,希望找到“易学家”的权威解释,不料“易学家”们也语焉不详,说九道五,多望文生义。即此可见那些易学家都是在蒙事。不得已,我这个于易学一窍不通者只好强作解人地简释如下———如果解释得太复杂,读者会烦死,而这种知识根本就没用。但中国古代的蒙事者对这些没用的知识是非常精通的,可以说得头头是道,被骗者固愚,骗人者可不愚。然而现代蒙事者却远逊前辈,他们自己已经愚得离谱,被这种愚人愚弄的人,我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。

八经卦(乾、坤、震、巽、坎、离、艮、兑)皆三爻,六十四复卦皆六爻(由八经卦分别组合,上下相叠)。用《周易》占卜时,不仅要确定卜得哪一卦,还要确定卜得该卦哪一爻,故卦吉而爻凶,或卦凶而爻吉,在易占中是常事,这就为卜卦者尤其是释卦者留下了极大的解释空间,无论后验的事实如何,都可以说成“无占不验”。占卦根本就是心理骗术。

既然在易占中,确定具体爻位如此重要,因此每一爻都必须命名,命名以两个数字表示。通例是,前数明爻之阴阳:阳曰九,阴曰六;后数定爻之序位,由下至上曰:初(即一)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上(即六)。故九二、九三、六四、六五者,前数标爻之阴阳,后数示爻之序位。惟最下之首爻与最上之末爻反是,曰初九、初六、上九、上六,乃序位在前,阴阳在后。故“九五”者,谓第五位之阳爻也。然而只要某卦之第五爻为阳爻,该爻就叫“九五”,但“九五之尊”仅指“飞龙在天”的乾卦第五爻。

或问:既然“上九”最高,“九五”次之,那么以帝王之尊,为何不称“上九之尊”,而谓之“九五之尊”?盖吾国思想,谓“满招损,谦受益”(《尚书》),“知雄守雌,知白守黑”(《老子》),“过犹不及”(《论语》),“虚则剞,中则正,满则覆”(《荀子》),“全则必缺,极则必反,盈则必亏”(《吕氏春秋》),“盛之有衰,生之有死”(《晏子春秋》),“昌必有衰,兴必有废”(《论衡》)。以《易》言之,则是“复极必剥”、“泰极必否”。故《易·乾》“上九”之爻辞曰“亢龙有悔”,《易·文言》曰:“亢龙有悔,穷之灾也。亢之为言也,知进而不知退,知存而不知亡,知得而不知丧。知进退存亡,而不失其正者,其唯圣人乎?”用俗话来说,就是“爬得越高,跌得越惨”。

“九五”本非示尊之意,而是示退之意。“天子”者,天之子也。天最高,可居上九之位,即使贵为天子,也只能屈居九五之位。可见“九五之尊”本是不通之论,是奴才对帝王的谄媚。

137读经法,遵循的是《易经》“反复其道,七日来复”的原理。

其中的“1”,指的是每天至少读一遍,最多读七遍,每遍约10分钟。

“3”,指一天可以选择读三样,最多读七样。如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重复读《论语》、《易经》、《孟子》里相同的内容。

“7”,以7天为一个周期,不管自己能不能背诵出来,读完7天就进入下周的学习。

建议每天清晨诵读。读原文,一天30分钟。一年就可以轻松读完20本经典,效率高,效果也好。

对经典要有敬畏心。学经典最重要的是学会运用,用的第一步是先读。

不要说自己没时间,重要的事情最先做。

最好的家庭教育是放下。做好自己,成为孩子的榜样,就是对家庭和社会最大的贡献。

《易经》是群经之始、智慧之源。只要学到一点点,都会让我们在生活、工作、家庭中有巨大的提升。

《周易》即《易经》,起源于占卜,相传为周文王姬昌所作,中国先秦时期传统典籍。

但想读懂《周易》实属不易,余秋雨的《周易简释》可以解决这个难题。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,将晦涩难懂的《周易》进行了简化解释。

这本《周易简释》是余秋雨继《老子通释》后解释传统典籍的又一力作。

朱熹把《四书》比喻成《五经》的阶梯,要先上阶梯,才能升堂入室。

读《四书》,要先读《大学》,再读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,最后读《中庸》。

《五经》的顺序是《易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、《春秋》、《礼记》。

等“四书五经”读明白了,才可以去读子书。子书是指荀子、老子和庄子所写的书。

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国学经典有《周易》、《诗经》、《道德经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庄子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史记》、《六祖坛经》、《近思录》、《传习录》。

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张其成教授说:作为一个大学图书馆馆长,我认为只要读透五部经典,就可以掌握博大精深的国学精髓了。第一部《易经》,第二部《道德经》,第三部《黄帝内经》,并称为三大奇书,再加上《论语》和《六祖坛经》,共五部经典,我把它称为‘国学五经’。

《易经》代表易家,《道德经》代表道家,《黄帝内经》代表医家,《论语》代表儒家,《六祖坛经》代表中国的佛家。各家的主要思想都集中在这五部经典里面。

关于“关于”九五之尊””这个话题的介绍,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,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!

本文来自作者[heshimuye]投稿,不代表庄赫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heshimuye.cn/zhis/202507-9525.html

(8)
heshimuye的头像heshimuye签约作者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作者才能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• heshimuye的头像
    heshimuye 2025年07月27日

    我是庄赫号的签约作者“heshimuye”

  • heshimuye
    heshimuye 2025年07月27日

    本文概览:网上有关“关于”九五之尊””话题很是火热,小编也是针对关于”九五之尊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希望能够帮助到您。九”、“五”两个数...

  • heshimuye
    用户072702 2025年07月27日

    文章不错《关于”九五之尊”》内容很有帮助